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
建 筑


  居住在西双版纳州一带的哈尼族村寨,在建寨时都要修建一个寨门。寨门,哈尼族称“竜巴门”,是一个木结构的方形门框,两边各有一小侧门,高约2米,宽约5米左右。横梁即门楣上用树汁野果液或木炭画上各种鱼、虫、鸟、兽的花纹,门相中央悬挂着木雕小鸟,两边则悬挂着许多木刀、木剑、木枪等驱鬼避邪之物。侧门则各有一男一女裸体雕像,表示人口繁衍昌盛。缠绕在门上的连环竹圈是天神和大地结合的象征,赋予了“竜巴门”无穷的神力。哈尼族视“竜巴门”为神圣不可侵犯之门,认为住在寨门内的人,可以得到神的保护和同寨人的帮助,离开了寨门便离开了神和集体,失去了安全和保佑。因此,哈尼族对寨门极为祟敬,凡是建寨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立寨门。设立寨门需请“贝摩”驱鬼念咒,并举行祭祀仪式,每年都要由村寨头人主持祭祀,并立一道新寨门。立新寨门并不废弃旧寨门,因而“竜巴门”的多少也就意味着该寨历的长短。

  从前,哈尼族群众建立村寨,一要看建祖宗泉“阿培罗戈”的地势好不好;二要看寨子与坟地的距离是否合适;三要看是否有利于开山种地。寨址选定以后,由嘴玛主持举行建寨仪式,在拟建寨子的地方撒铁砂,念祭词驱赶野物野鬼。祭词的大意是:林中的野猪快离开,家养的猪鸡要进来;凶猛的虎豹快离开,撵山的猎狗要进来;野鸡野鸟快离开,家鸡家鸭要进来;野牛快离开,野猫赶快走!铁砂来了!火灰来了!若不快走,性命难保……”。念完祭词,用抛鸡蛋法选择寨子中心,鸡蛋落在什么地方,嘴玛的住房就在那里建盖。建立村寨,要同时建立人称毫巴门的寨门。寨门,哈尼语称为“裸慷”或“裸柱”,一般竖在距村寨约1公里的路口。竖寨门时,首先宰猪或鸡祭祀,然后由嘴玛带领全村男人一起到村口备料竖门。寨门的门柱由嘴玛亲自凿洞栽埋,门梁也由嘴玛亲自架设。参加竖寨门的人们,在嘴玛的指挥下,削制木刀、木枪,编制象眼状竹牌,用木头刻制裸体男女,插于寨门两侧,并在寨门附近搭架围栏,标出寨子与山野的界线。门梁上要缠草绳,挂竹蔑牌和树枝、树叶;有的还在门下架设门坎。寨门竖好以后,嘴玛要面对寨门念一段祭词。大意是:毫巴门内是人住的寨子,毫巴门外是荒山野地。请毫巴门把灾难挡在门外,把鬼怪疾病挡在门外,把野物挡在门外,保护寨内住户无灾无难,四季平安。

  竖寨门这天,全寨住户应凑钱买一头公猪、一头母猪(无条件者可用公鸡、母鸡替代),在嘴玛家宰杀,以猪头祭祀。然后烹衽猎肉,集体进餐。寨门要年年重立。立寨门的时间多在初春,具体时间由寨内嘴玛决定。竖门那天要祭,全寨停止农活,不能离开寨子,外寨人也不能擅自进入。寨内男子由嘴玛带领到村外备料。像初次立寨门一样,嘴玛要亲自栽门柱、架门梁。其他人则劈刀削枪、刻人、插于寨门之旁。然后又到嘴玛家宰公猪、母猪供祭后聚餐。如此反复,年复一年。在哈尼族群众的心目中,寨门是神圣之物,不得在寨门处吵闹叫骂,谈情说爱。寨门上的饰品,不能任意去拉去扯,更不许将寨门上的木料带回家中。外来的病人不许跨进寨门。寨人若非正常死于寨外(包括枪打死、刀砍死、树倒压死、水淹死、野兽咬死等)均不许抬入寨门之内。如果发现寨门内有树翻倒,树枝自然折断掉落,野物进寨等,就要停止农活“祭”,禁止人们出入村寨,并用祭品到寨门前供祭。

  哈尼族的居室

 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,统称住房为“拥”。人们所居住的“拥”,又分为拥戈、拥雅(音为ra)和拥熬3种。拥戈,是哈尼族最正规的住房,一楼一底,系“干栏”式建筑。建盖拥戈,需在坡地上开挖宅基,形成建房的平台。以竹、木为材料建盖。拥戈的结构与傣族竹楼类似,以栗木为柱,用坚硬的乔木劈成方形为梁。主柱分为四排,每排六棵、八棵不等。楼室距地约1.5米,底室不围墙筑壁,仅在房檐下设栅栏防牛马闯入。屋面为两台重檐,人字形的屋脊下设有4个屋面。夫妻双全的人家,应在屋脊两端各安装一个“×”的竹架,表明住户是个有夫有妇之家,承担一户人家的门户钱。楼室四面或围竹篱,或隔板壁,不设窗户,光线幽暗。哈尼族居住的拥戈,开有前门后门,设有两道登楼木梯。楼室内横隔一道隔墙,将楼室分为前后两间,由一通道相连。靠前门一间称为“波罗漂”或“包楼”,是男性成员的居室,汉称男室;靠近后门一间称为“拥玛”或“拥玛漂”,是女性成员的居室,汉称女室。男室和女室都设有火塘,男室火塘多用于照明取暖、煨茶,接待来访男客。女室火塘除照明取暖外,还兼作厨房,煮饭炒菜、熬煮猪饲料都在女室内操作。按照传统古规,男子应由前门登楼入室,女子从后门登楼入室。末成年男孩,随父亲在男室居住;未出嫁的女儿随母亲居于女室之内。

  拥雅,意为子房或小房,一般建盖在拥戈附近,是与拥戈截然不同的地房。拥雅极为矮小,是间十余平方米的泥挂墙或竹篱地房。室内搭有一张竹床,供成年的男孩单独居住。一个家庭内,有几个成年的儿子,就建有几间这样的拥雅。让儿子在这间小房子内与女友谈情说爱、结婚生育。如果父亲亡故,长子长媳迁入拥戈,分别居住在昔日父母居住的男室、女室内,履行家长职责。只要父亲健在,儿子与儿媳便只能在拥雅内过日子,直至有条件分家立户时,方可重建楼房居住。

  拥熬,是一种介于地房与楼房之间的简易建筑。这类住房多依斜坡而建,以斜坡为建楼台的依托,在坡下方栽上木柱、木杈,在坡台与木杈间搭架一层简单的楼台,再在楼台上盖屋。拥熬低矮、简陋,似楼非楼,似棚非棚,多系贫困人家和孤寡无依之人居住。过去的哈尼族住房,通常用草排盖顶,屋檐低矮,室内光线幽暗。解放以后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哈尼族的住房已变得和傣族的木楼或竹楼相同。如今的哈尼族居室,大多盖瓦、设窗,宽敞明亮。传统的低矮住房已渐被新建的瓦顶木楼取代。

  房屋建筑式样不一。红河及墨江等内地哈尼族,多在朝阳的山腰地带建寨,住房一般是土木结构的楼房,土墙木按,屋项有乎顶、双斜面和四斜面几种。乎顶的“土掌房”,较为普遍而适用,既便于取材防火,又可将房顶作阳台晒场。内屋布局多为三间,两侧耳房住人,中为堂屋,以会客兼生火做饭。大户人家,单独另盖厨房。楼板多用竹木编成,较为简易,一般堆放粮食物品。西双版纳和澜沧等地哈尼族,住什木结构的竹楼,较傣族的简陋狭小,楼下堆放农具什物,饲养家禽家畜;楼上住人,一般分为前后两间,男子往前屋,妇女和孩子住后屋,接待宾客均在前屋。